效益式時間管理-以人為本,從心出發
時間管理的演進,第一代,以便條紙,備忘錄,在忙碌中調配時間體力。第二代,行事曆,日程表的出現,注意到未來的規劃。第三代,講求優先順序,依輕重緩急,設定目標,並逐步達成。第四代,有別於之前幾代,以事為本,新的思維模式是以人為本,重新修改優先順序。在講解新一代的效益式時間管理之前,要先描述一下第三代,畢竟那也是全部論述的基礎。 講到管理就是基礎的PDCA,P計畫,其原則就是明確,”量化”,可量化的話就能分割及檢視。量化的基準為,品質,數量,時間,成本。所以我們可以在計畫表中清楚的知道,明確的可完成項目,預計完成的時間點,可檢查的品質。D執行,執行的時候需要動力,也就是所謂的執行力,除了靠自己外,還可以創造誘因來激勵自己,或是尋找志同道合的同伴來互相監督砥礪。C檢查,檢查是否有依照計畫完成,成果為何?A動作,也就是回饋式的修正,檢視執行力或現階段執行的成果,來修正既定的計畫。如何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排序事情的順序?(請參照圖中的 紅色 數字 順序)。 那什麼是效益式時間管理?主要是以人為本的思維模式來修改計畫的先後順 序(請參照圖中的 綠色 數字 順序)。首先,一個先行的重要課題:詢問自己的內心,找到甚麼是重要的事情,把它們寫下來。這裡就是外國人常說的”做自己”,寫下願景(Vision對於未來的期許),使命(Mission 自己存在的目的),價值觀(Value 行為的規範,準則)[ 注1 ], 來整理出自己的做事準則以及優先順序 。 這裡有必要來解釋一下甚麼是急迫/非重要的事呢?這些大部分都是別人所託之事,對我們本身來講不是很重要,但是對別人來說卻很緊急,在以事為本的思維模式中,我們花了很大的時間心力來處理它們,但是實際上,在人際關係中感情帳戶[ 注3 ]的增加並沒有太大的幫助,例如幫鄰居或同事處理事情,並不會大大增加你們的感情深度,如果自己太忙,倒不如說明自己的難處並婉轉的拒絕他們。甚麼是重要/非急迫性的事,例如健康,語文能力,家人關係,人生規劃等,這些心中都視為重要的事物,但大家試著想想到底有沒有花時間在上面? 效益式時間管理,其中心思想為”未來想扮演甚麼角色/會扮演甚麼角色?需要哪些人際關係?”?這樣講看來還是很模糊,舉幾個例子來說。如果想當飛行員,那麼就需要學習飛行技能,取得駕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