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義 : 一場思辨之旅 讀後感1 – 群體與美德

先來段古老的故事吧! 在很久遠的時代,甚至是文字以及社會概念尚未成形的時代,人們只用口耳相傳的方式,來講述前人的故事....




文長慎入....(約2500字)




在遙遠的東方,有一群重情義的民族,過著狩獵,採集的生活,大部分的人都很熱情並且相信他人。社會的概念還不存在,大家只是知道,如果定期交換自己很擅長的物品,可以讓生活過得更好。


有人擅長,烹飪,把風乾或是醃製的食材拿出來交換,有人善於縫製,把做好的獸皮衣拿出來交換,有人善於做各種生活用具或打獵用具,有人擅長蓋房子。

A君與B君,雖處於不同家族,但交情很好,小時候一起遊戲,長大後一起打獵,但好景不常,在一場狩獵的意外中,B君死亡了。當時在場的A君,有疏失,要負一部分的責任,但A家族並不承認。

B君的兄長B阿大,是個脾氣暴躁,血氣方剛的少年,帶了一群人前往A家族理論,但不幸的是,一言不合,大打出手,剛好把在A家族中作客且充當和事佬的C君打死。

C家族比A和B來的大,對於C君的死亡,感到異常震怒。C君雖然很柔弱,不善打獵,但是在家族中是最聰明的,手藝也是最好的,又得到各個族人和年老族長的肯定,無疑是下一任的族長繼承人。

為了向B家族討回公道,C家族大規模動員。B家族也害怕了,找了與C家族有些嫌隙的D家族撐腰。D家族的名聲一向不好,以往豎敵甚多。由於D家族的牽涉,也照成了E,F,G家族的參戰,這一次的大動干戈,使得不少家族失去了,兒子/女兒,父親/母親,兄弟/姊妹。

因為相互交惡的關係,各個家族,都失去了摯愛的家人,為了撫平自己的傷痛,復仇的暴力連鎖,持續combo中。社會中瀰漫著恐懼與不信任,原本的物品交換機制,也停滯不前。社會的形成要素,逐漸崩解。

各個領域優秀的職人都因為戰爭而消失了,市場上的鍋碗瓢盆常常破裂,皮衣非常不耐穿,一拉就壞,食物處理得不好,常常吃的拉肚子。由於人們常常不信任,以往的人情味已消失,大家互相計算,爾虞我詐。

幾年過去了,血氣方剛的少年都因為家族間的戰爭,大部分都死了。各個家族的都厭倦了爭鬥,留下的多數人是比較溫和的反戰派。於是各個家族的代表一起商討,接下來該如何?

可惜的是,在那個民智未開的時代,"寬恕"並不流行(說實在的,大多數正常人,大都無法做到)。為了防止悲劇再度降臨,必須切斷仇恨的鎖鏈。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使”仇人”(也是所謂的殺人犯)消失,也就是死刑。但是這個執行這個機制的,不能是單一家族,因為它們有可能是當事者。

為了斬斷仇恨的鎖鏈,需要一個超然的且凌駕於家族之上的組織。

我想有人已經猜到答案了,那就是政府。政府成立的原本用意,只是一個”超然的”執行"眾家族共識”或是”眾家族公約"的組織罷了。

目前的政府,真的太"多功能"了,吸引了不少有心的貪婪政客,用來滿足它們永無止盡的私慾。

其實死刑的由來為何? 並沒有文獻紀載,雖然有西方人宣稱是奴隸時代的產物,但我不大相信。

也許有人會說,社會現象,真的那麼簡單嗎?只憑一個簡單的法則就可推論?建議可以去看看隱藏的邏輯(ISBN 978-986-417-924-4)這本書。

強烈的互惠行為和社會凝聚的基本機制有關,而且是一種更基本的社會機制,使我們的祖先能夠凝聚成一個有分工機能的群體。[隱藏的邏輯,頁177]
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如果充滿仇恨和不信任,社會機制是無法出現的。

亞理士多德堅信,不先思考甚麼是最佳的為人處世之道,就無從得知甚麼是正義。[正義 : 一場思辨之旅,頁11]

這跟論語中的,景公問政孔子,孔子曰:「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書的第一章,福祉代表著團體,自由代表個人,美德代表"個人與群體的關係",甚至是宗教等等。

個人與團體的關係與團體中分工的方式,都是每個時代的人,必須思考面對的問題。

社會上或習俗上流傳的法則,並不是為了單方面的限制個人自由,有的是為了促進團體福祉。

佛教中講述的持戒,與布施是一體兩面的。佈施有分為【法施】【無畏施】【財施】。當你遵守殺戒時,也等同向眾生佈施【無畏施】。當眾生遠離恐懼的時候,信任才有機會升起,因為牠打從心底知道,你不會傷害牠。

東方人對於的人際的關係很看重,所以發展出集體主義濃厚的社會。西方人則否,所以發展出個人主義濃厚的社會。為了社會的運作,所以會有各種對應的法則出現。

關於死刑的廢除與否,我並不覺得西方人比較"進步",那只是剛好而已,東方人沒廢除也沒差,因為只是對於社會的觀念與想法不同而已。

對於廢死聯盟說:死刑會誤判,一定要廢除,我覺得那只是司法制度的問題。如果因為如此而草率的廢除死刑,那還真的是"因噎廢食",矯枉過正了。再者,如果死刑真的不影響犯罪率,那留著又何妨?

至於"死刑"是極權主義的溫床,這種說法,有點杞人憂天。民主主義到極權主義的轉變,在於被誤導的民眾,導致於政府權力過於集中與強大。就算沒有死刑,民眾也可能被誤導。這種把公民教育的功能直接否定,直覺肯定”大眾是笨蛋”的說法,我也不認同。

退個一萬步想,如果現在就廢除死刑,就代表著要養罪犯到死。雖然說,人命無價,但是食衣住行,卻是有價的。犯人吃飯要錢,穿衣要錢,監獄會年久失修,也要錢,犯人會生病,看病也要錢。獄卒也要付薪水給它們阿,再加上犯人的教育費或是職能訓練之類的,開銷只會多不會少。

台灣已步入老年化的社會,工作的人越來越少,繳稅的人也越來越少,我想目前大家繳稅金,都已經繳的吱吱叫了,如果廢除死刑的代價是要加稅,你想結果會如何?

也有人說,可以強迫死刑犯工作啊。假設這個狀況可以成立,請問他可以做什麼工作? 現在台灣醫療體系缺人,請問你想請他當你家的看護嗎?看護你家中手無搏雞之力的眷屬嗎?我想你應該不敢。

如果他有會計技巧,你會僱用他作帳嗎?我想你應該也不敢。大部分的工作,都需要人與人之間互相的信任,所以它們無法被一般人雇用,因為它們的信用已經破產,無法取得大眾的信任。


那只剩下需要苦力的工作以及簡單的手工藝而已,不過苦力的工作,很有可能會被人權團體圍剿,那麼只剩下簡單的手工藝品。簡單手工藝的成品,在台灣的價值是很低的,這些成品賣掉的所得,可能還付不起獄卒的薪水!!

非常抱歉說的!! 寫有點過分,有人可能生氣了。不過,請各位已經生氣的看官息怒,請捫心自問,你們可以"信任"那些人到"何種程度"?如果你很慈悲,還保留著信任對它們的信任,請給他們一份工作。

這只是"解決"單單犯人本身的問題喔!! 如果還想要撫慰受難者的家屬或是犯人的家屬呢?難道不需要出錢嗎?不需要社工來輔導嗎?解決這些現實的問題,也都需要錢喔!!

說難聽一點,在我的心中,死刑只是廉價的正義!! 

如果要"立即"解決目前的現狀,改成無期徒刑,和對家屬輔導之類的,大量金錢的支出,已經超過了我這個小市民心中的負荷了。對於貪小便宜的台灣人來說,這種廉價的正義,只是剛好而已!!

作為一個公民,公共事務的參與討論,我覺得是一定要的,這才是正確的民主素養。

其實於責怪政府沒有作為,倒不如想想自身能做到的事;與其在這邊探討廢死與否,倒不如強化下一代的生命教育

讓”生命是無價”的概念,未來世的因果確實存在,如此深深得刻入下一代的靈魂之中,這樣就不會有冷血殺人狂的出現了。

只有從根本做起,解決"心"的問題,才能使社會更和諧與安定,這本來就是一條艱辛且無法速成的道路,一起共勉之~~天佑台灣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+中國信託匯款到Firstrade心得分享

[PSP]命運之輪 金手指

【心得筆記】FooPlot | 線上數學函數繪圖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