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書摘和心得〗精實的知識生產線
身為陰晴泥兒,也是一個知識工作者,就如文章所述,其實仔細回想的話,的確有不少可以改進工作流程的地方。由於對於長期的不確定性,以至於大多時間都注重於短期對策。
整套精實計畫,如果可以長時間運作,對組織而言長期是正向的,但是短期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與堅持。
內隱知識(tacit knowledge)的確是很多公司想要得到的東西,俗話說:江湖一點訣,說破就不值。常常有老一輩的同事,不大想分享工作上的要訣,除了怕被取代之外,還要花額外的時間來做這些工作。換句話說,台灣目前勞資雙方的信賴不足,權力不均,動員經理人投入,且上層支持,才是最重要的環節。
有人說寫成技術文件就好,但是有些東西,有那個時候的背景壓力,不得已的權宜之策,這些東西寫入文件,對自己不利。本來以為非常態的事物,後面居然變成常態,變成常態之後就是所謂的歷史包袱。如此的背景之下,就算是寫出來了,也是隱晦不明,與後人的參考價值不大。
對於沒有實質權力的下屬,提升組織效率,沒辦法直接得到獎勵,又有不少隱性的壞處,是極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。
改變組織成扁平的結構,使得薪資獎勵與其連動,或是動員經理人投入,提供員工獎勵,才有機會改變傳統的組織效率。
留言